会计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201 )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未来,具有国际化视野,掌握扎实的会计、财务管理理论,了解国际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发展前沿,熟悉会计、财务管理研究方法,综合素质高、研究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够成为会计和财务理论研究与教学、政府政策研究、投资分析与决策等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坚实宽广的会计和财务管理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而且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项目和探索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及企业财务创新的能力。全面了解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和动向,并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 研究方向
1.会计学
会计学研究方向主要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会计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会计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项目和探索我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并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会计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2.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方向主要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财务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财务管理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项目和探索我国企业投融资决策、资本运营的能力,并在科学研究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财务管理领域的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三、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包括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四、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包括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指导教师或指导小组应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指导博士研究生制订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在博士研究生入学一个月内制订完成。
四、学制与学习年限
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4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可提前1年毕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6年。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如学习期间创新型成果发表达到要求(具体详见下面第八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所在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3年毕业。
五、应修总学分及课程设置
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7学分,其中必修13学分,选修4学分。
1.必修课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2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专业课2门4学分。
前沿讲座(或讨论班)5学分。
2.选修课2-4门4学分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第二外国语必修英语。
3.补修课
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硕士生学位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本专业教学计划表,附件1。
注:前沿讲座具体要求:
(1)前沿讲座(或讨论班)的目的、范围和形式:前沿讲座旨在使博士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前沿讲座采用讨论班、学术论坛、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技术与新成果介绍等,主要研讨本学科或各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以及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课题,使博士生对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本专业前沿问题和重大课题的研究。
(2)前沿讲座方式及次数: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讨论为主,除导师或有关教师,或外请专家主讲,亦可由博士生主讲,然后进行专题讨论。专家主讲,要求学生撰写有关课题论文与专家对话;由博士生主讲,要求主讲者撰写有关课题报告,并准备接受有关提问。要求博士生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5次,主讲不得少于5次。
(3)主讲考核方式:参与讲座的教授(不少于三位,包括指导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在前沿讲座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成绩按通过与不通过两级计分。主讲前沿讲座5次且成绩为通过,视为前沿讲座考核通过;若未达到规定的参加次数或主讲要求,则前沿讲座考核不通过。
六、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
在博士生入学的第四学期初,要对其进行一次中期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博士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身体状况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博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五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本人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的组成必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口试必须事先有提纲),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成绩(取多数委员意见)并写出评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不得补考。
中期考核合格者(包括学科综合考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七、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生学位论文要求站在学术前沿,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未知领域,对会计学和财务管理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有所创新且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的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字数一般在10万字以上)。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
为保证博士论文的质量和提高学术论文的水平,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博士论文的质量、水平与创新,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发展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在中期考核之后,博士生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中文献综述部分字数不少于一万字,听取与会专家意见,导师最后对论文选题进行把关。开题报告通过者,论文正式进入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三个月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
2.指导教师要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的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每隔3-5个月,要求博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以使论文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审查与预答辩。博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完成论文初稿,向导师及有关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5. 鼓励博士生以双语(汉语和英语)写作学位论文。
八、论文发表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者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的创新成果应达到如下要求:
以论文形式体现的成果应是以“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以已公开出版、网上可查或清样为准,在学术期刊的增刊中发表的论文不在计算之列。博士生申请毕业至少应达到以下标准之一:
1. 在学期间在CSSCI源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学生第一作者),且在SSCI源刊或SCI源刊或EI源刊或本学科权威期刊(管理学院规定的9种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导师第一作者,博士生第二作者);
2. 在学期间在CSSCI源刊上发表3篇学术论文(2篇为博士生第一作者,另1篇为导师第一作者、博士生第二作者);
3. 在学期间在SSCI源刊或SCI源刊或EI源刊发表2篇学术论文(1篇为博士生第一作者,另1篇为导师第一位者,博士生第二作者)
4. 在学期间在CS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1篇为博士生第一作者,另1篇为导师第一位者,博士生第二作者)或者在SSCI源刊或SCI源刊或EI源刊或本学科权威期刊(管理学院规定的9种期刊)发表1篇学术论文(导师第一作者,博士生第二作者),且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1)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或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有获奖证书);
(2)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署名前5位;
(3)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署名前2位;
(4)出版专著1部(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5)获授权发明专利前2位。
(6)在SCI或EI收录的国际学术会议论文2篇(至少1篇为博士生第一作者,另1篇可以是导师第一作者、博士生第二作者)。
在一般性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无论是否SCI或EI收录,均不予认可。但在顶尖国际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经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后,可予以认可。
博士研究生申请提前毕业,在满足学分和上述创新成果发表要求的基础上,须增加至少1篇CSSCI或SSCI或SCI或EI源刊学术论文(博士生第一作者,或者导师第一作者、博士生第二作者)或1部专著(博士生为第一作者,或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博士生为第二作者)。
在职申请博士学位者,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发表的创新性成果可以减少1篇CSSCI。
创新成果由博士生本人在申请答辩时提交,导师审查后,交所在培养单位审核,并进行公示。
九 实践环节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进行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其中教学实践包括帮助导师承担16学时左右的教学或者批改作业等工作,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包括跟随导师从事管理咨询或调研工作,或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社会调查或社会服务活动。
附: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一)会计财务专业类书目
1.威廉ŸRŸ斯科特.财务会计理论(第5版).201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克雷格Ÿ迪根,方红星等译.财务会计理论(第3版).2010.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威廉·L.麦金森(William L.Megginson).公司财务理论.201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StephenŸAŸZeff,BalaŸGŸDharan. 现代财务会计理论-问题与纷争.2005. 中国财政经济科学出版社
5.夏恩Ÿ桑德,方红星等译.会计与控制理论.2002.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6.葛家澍.财务会计理论研究.2006.厦门大学出版社
7.干胜道.财务理论研究.2011.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8.于玉林.现代会计理论:会计系统论、会计信息论与会计控制论.2004.经济科学出版社
9.陆正飞.财务会计与资本市场实证研究.200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0.伍中信.现代企业财务治理结构论:以财权为基础的财务理论研究.2010.中国财经出版社
11.徐政旦.审计研究前沿(第二版).2011.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2.郎咸平.公司治理.200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3.卢俊.资本结构理论与研究译文集.2003.上海人民出版社
14.博迪等著.投资学.2009.机械工业出版社.
15.James C.Van Horne,John M.Wachowicz Jr. .13th. 2009.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文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第13版).2009.经济科学出版社]
16.斯蒂芬·A·罗斯等.吴世农等译.公司理财(第9版).2010.机械工业出版社.[英文版,Corporate Finance. 机械工业出版社.第9版]
17.威廉姆R.司可脱.财务会计理论. 2001.机械工业出版社.
18.(美)托马斯·E·科普兰,J.弗莱德·威斯顿著.宋献中主译.财务理论与公司政策. 2003.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二)方法论类书目
1.(德)马克斯.韦伯.李秋零译.社会科学方法论. 199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唐.埃思里奇著.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 2003.月经济科学出版社.
3.(美)R.L.瓦茨,J.L.齐默尔曼.实证会计理论.陈少华,黄世忠等译. 2000.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4.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第2版). 2004.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5.朱成全著.经济学方法论. 2003.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三)期刊
1.中文
管理类和会计类CSSCI来源期刊。
2.英文
Accounting Review
Journal of Financ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counting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uditing & Taxation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Accounting, Auditing & Accountability Journal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
Accounting Horizons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 Accounting
Accounting, Business and Financial History
附件1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总学时数
|
学分
|
授课单位或教师
|
考核方式
|
必修课
|
学位公共课
|
DP1209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
1
|
54
|
2
|
马列部
|
考试
|
D08031002
|
专业外语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
2
|
32
|
2
|
刘海英、
潘爱玲、
刘春玉 等
|
考试
|
学位专业课
|
D08031003
|
现代管理理论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
1
|
32
|
2
|
导师组
|
考试
|
D08031004
|
现代管理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Modern Management
|
2
|
32
|
2
|
陈忠卫
吴隆增
谢永珍
|
考试
|
D08031001
|
前沿讲座
Seminars on Current Issues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
3-5
|
|
5
|
导师组与学生
|
考查
|
|
D12031003
|
公司财务管理专题
Topics on Corporate Financial management
|
1
|
32
|
2
|
张玉明
潘爱玲
刘洪渭
刘海英
|
考试
|
D12031009
|
集团财务与资本运营专题
Topics on Finance of Business Group
|
2
|
32
|
2
|
潘爱玲
刘海英
罗新华
|
考试
|
D12031010
|
投资学专题
Topics on Investment
|
1
|
16
|
1
|
张玉明
刘海英
张立达
|
考试
|
D12031011
|
会计文献选读
Readings on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
|
2
|
32
|
2
|
潘爱玲
刘慧凤
罗新华
|
考试
|
D12031004
|
财务管理文献选读
Readings on Corporate Finance
|
2
|
32
|
2
|
张玉明
潘爱玲
刘海英
|
|
D12031014
|
财务与会计研究方法
Methodology on Accounting and Corporate Finance
|
2
|
32
|
2
|
袁明哲
刘海英
|
考试
|
D12031006
|
计量经济学
Econometrics
|
2
|
32
|
2
|
李 军
张立达等
|
考试
|
D08031008
|
公司治理专题研究
Topics on Corporate Governance
|
2
|
32
|
2
|
徐向艺
陈志军
谢永珍
|
考试
|
补修课
|
M08031011
|
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
|
1—2
|
32
|
|
管理学院
|
考试
|
M08031010
|
会计理论
|
1—2
|
32
|
|
考试
|
注意:1.外文授课优先考虑。
2.每门课程必须有不同导师的学生2人以上选课(含2人)才能按期开课,否则与下届学生合堂。
培养方案审批表
本学科、专业负责人(签名):
联系电话:
年 月 日
|
学位评定分委会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
|
研究生院审批意见:
院长(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