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彬,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公司并购与财务治理、供应链金融与绿色金融、文化企业投融资行为等;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以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等十余项课题。在教学方面,李彬老师曾获“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我心中的‘三好’老师”等荣誉称号。他担任导师七年之久,培育研究生近百名。在执教期间认真负责,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
李彬教授事迹介绍
一、倾心科研,成绩显著
在学术方面,李彬老师不仅怀有严谨求真、科学求实的学术精神,还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在专业能力和学术造诣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李彬老师已在《ACCOUNTING & FINANCE》、《Business & Society》、《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南开管理评论》、《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等SSCI、CSSCI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了《合作网络范式下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研究》、《文化企业并购案例解析》、《文化企业创新案例解析》、《中国文化企业发展报告——来自上市公司的数据分析》等系列研究专著。研究成果入选2013年度全国哲社规划办“成果文库”,并获2012年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第28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重大成果奖和第31届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在对学术热点的把握,以及新颖想法的捕捉上,李彬老师都是学者中的佼佼者。
二、精益求精,教导有方
李彬老师对学术怀有极大的热情,他平日积极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激发学生对科研的兴趣和敢于攻关的信心。他经常和学生们进行学术交流,碰撞思维的火花,点燃学生们的科研灵感。并且能够及时发现学生们在研究工作中的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他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为学生指明了研究的正确方向。在李彬老师的培养下,许多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如李老师指导的2019级会计学硕马晨同学,于2022年1月在《Australian Journal of Management》发表学术论文,在2019年第十四届中国管理学年会并购论坛(苏州)、2019年“金融科技创新与经济转型升级”学术研讨会议(成都)等会议上报告论文,在校期间也获得了“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山东大学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虽然李彬老师学术工作繁忙,但从来不会忽略对学生的指导与关爱。他不仅切实帮助解决学生在学术方面的困难,还会关心学生们的生活情况、健康状况,支持学生全方面发展,真心替学生考虑。李彬老师尊重每一位同学的选择,会给出合理的建议,但绝不过多干涉,整个师门内部气氛十分和谐、融洽。李彬老师凭借着先进的教学经验,培育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如他曾指导的2018级审计专硕张凤起同学,连续多年评选“校优干”、“优秀团员”、“创新创业先进个人”、“文体先进个人”、 “社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于2018年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省金奖、山东省第四届创业大赛决赛特等奖、“互联网+”国赛银奖等奖项,于2019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时获得“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学生刘乾也先后获得了“山东大学优秀共青团员”、“山东大学优秀研究生” 、“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
三、寓教于乐,亦师亦友
李彬老师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仅在科研上求真务实、刻苦钻研,带领学生们攻克难关,更在课程教学方法上独树一帜,以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意识。教学方面,李彬老师曾获“山东大学青年教学能手”、“山东大学课堂教学质量优秀教师”、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我心中的‘三好’老师”等荣誉称号,在校内主讲《会计:从数字到故事》、《财务思维:建构与策略》、《财务分析、公司估值与量化投资》、《公司并购:逻辑与推进》、《审计:鉴赏与艺术》、《报表、数字与投资》等课程及专题。他在教学中深入浅出、循循善诱,让学生们做到了学以致用。
李彬老师总是说:“在我的课上,同学们要畅所欲言,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没有对错。”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李老师的课堂上少了传统沉闷的教学氛围,多了一份年轻和朝气。课堂上的李老师幽默风趣,意气风发,循循善诱。他生动的案例和幽默的讲解,将原本枯燥的会计、审计知识变得如此有趣。学生们都赞扬李彬老师的课逻辑清晰、知识丰富,对同学们的学习思维产生了积极引导作用,每堂课都具有很高的教学质量。
李彬老师不仅教授给学生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也给予了学生生活的智慧。他对同学们有一句寄语:每个人都有一张专属报表,过真实而不需修饰的人生,平衡、勾稽好学习、生活、工作以及亲情、爱情、友情,实现人生幸福最大化。李老师用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感染着学生们,他既是学生们的良师,也是益友。
李彬老师说:“虽没有正儿八经地做过实务,但希望能够一本正经地给学生讲述接地气的会计。”他悉心教授,授课十年,潜心学术,任导师七年,指导研究生人数近百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想法、能干事的优秀学生。他是管理学院同学们心目中当之无愧的好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