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院领导:
我是山东大学管理学院2011级博士研究生李森森,企业管理专业,师从张玉明教授,博士论文题目是《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研究》,现申请免匿名外审,恳请学院领导批准。
在张玉明教授的严格指导下,完成相关CSSCI论文5篇,其中4篇已经刊登发表,1篇定稿于今年5月份发表。其内容及出版刊物、与博士论文相关内容等情况如下:
1.李森森、张玉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阶段分析及发展对策》,《理论学刊》2013年第9期
科技型小微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特征不同,成长因素也不尽相同,不同阶段成长因素的甄别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及相关支持政策措施的制定,进而实现可持续成长至关重要。在探讨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阶段特征以及不同阶段的成长因素作用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调研科技型小微企业,利用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各成长阶段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阶段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对博士论文中的实证部分及对策建议部分的研究的构建提供了实证基础和理论基础。
2.李森森、张玉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机制构建研究—基于企业成长理论》,《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
科技型小微企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梳理企业成长理论发现,科技型小微企业是一个具有生命特性的复杂系统,非线性起主导作用,运用复杂性方法分析其成长机制是促进其健康成长有效途径。所以,以系统观为统领,分别从内生和外生两方面提出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机制的构成要素。并进一步通过分析内外生要素之间的作用机理,初步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成长机制模型。
博士论文对小微企业成长机制构建研究内容进一步完成构建了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六要素分析框架,即“成长动机(企业家)--成长能力(技术创新)--资源基础(融资能力(内)、创新网络(外))--机会基础(政策环境、金融生态)”,并阐述了不同要素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假设。在前述企业成长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析了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构建我国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模型。
3.李森森、刘德胜:《企业成长理论新进展:非线性成长机制》,《山东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
对企业的认识经历了从生产函数、契约等还原论的线性分析模式向纯粹的自然系统、复杂适应系统等复杂的非线性分析过渡,这反映了认识企业过程中的哲学范式演进,也表明线性分析模式已难以解释企业成长的复杂性。为此,通过梳理企业成长理论的演进脉络和不同理论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企业成长理论研究的趋势。然后,指出应基于非线性思维研究企业成长问题。通过分析企业成长中非线性特性,以此为基础初步提出企业非线性成长机制并分析其作用机理。
这部分内容与博士论文中的文献研究,即对企业认识经历了生产函数、契约集、资源集、能力集、知识集,再到复杂适应系统、生命体的演变的文献综述理论相关。这些理论发展丰富了企业成长理论,对企业解释也更加贴合现实。
4.李森森、刘德胜:《企业集群、区域创新网络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东岳论丛》2014年第1期
区域创新网络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有重要作用,而企业集群与区域创新网络形成又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山东地区的科技型小微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区域创新网络、企业集群与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区域创新网络建设对科技型小微企业的规模、成长潜力、生存状态、盈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有显著影响,但不同区域创新网络因子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贡献存在一定的差异,企业集群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与博士论文相关的区域创新网络的研究内容,体现在在影响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的因素研究,涉及到了金融生态环境、区域创新网络环境等因素。实际上,新兴技术的发展对科技型小微企业成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李森森、张玉明:《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机制及模型构建》,(已定稿审批通过,今年5月份刊登)
非线性在中小型科技企业成长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正是非线性使得影响企业成长的要素构成了内外成长机制。用自组织方法分析内外成长机制的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不同的企业成长模式,阐释企业成长过程是内外成长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通过引入成长性维度,构造非线性函数描述中小型科技企业平面中的成长轨迹,进一步从内生成长机制、外生成长机制、成长性维度构建企业成长的三维空间模型。
这部分内容体现在博士论文强调的内在非线性运行机制所导致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以及对对文章的要素模型形成提供了较为重要的依据。
根据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免匿名外审条件,本人认为博士学位论文符合条件,特此申请,恳请学院领导批准!
申请人:李森森
2014-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