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要闻
 
  首页 >> 正文
 
2014年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科)
    来源:管理学院    2015-03-11    访问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1201

培养目标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综合运用系统科学、管理科学、数学、经济和行为科学及工程方法,结合信息技术研究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等方面的管理问题。本专业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管理科学与理论方法,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毕业后能够成为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与科研、政府政策研究、决策分析与战略制定、管理系统设计等领域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具体要求是:

l、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掌握管理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熟练运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理论、方法和工具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具备较强的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或工程项目,或解决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管理科学与工程问题的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运用该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外语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第二外国语为选修。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第二外国语,且语种必须为英语。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研究方向

1、工业工程与管理

工业工程与管理方向突出工业工程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特点,在积极研究传统工业工程理论方法基础上,重点对关系我国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现代工业工程领域,如品牌工程与产品工程、制造业与非制造业先进管理模式以及其他现代工业工程等内容进行探索。

工业工程与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现代经济管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与方法、掌握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开展科学研究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2、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方向是将管理科学、数学、系统科学及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探究管理活动中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针对经济与管理中的决策难题,深入探索系统模型的应用、改进与创新。同时结合其它相关学科的新概念、新理论,研究提高组织管理效率的途径和方案,为企事业组织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与评价理论与技术、金融工程与管理、风险管理、不确定性管理建模与分析等。

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数学、经济学、计算机基础,运用先进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结合实际管理问题建立、利用有关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型,具有进行定量分析、决策、管理沟通和组织实施的能力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

3、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研究方向采用系统的思想、数学的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将现代管理知识、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等与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研究各级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中的规律性的问题,以指导信息系统建设与管理。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信息化战略、信息系统规划、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建模、决策支持系统、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等。

管理信息系统方向主要培养能够把握和发展信息系统领域的前沿理论、方法和工具,并将其运用到相关的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中去,善于提出基于信息技术解决企业组织和管理问题的信息系统解决方案,以创造性、有效地解决信息系统领域的理论和应用问题的高级人才。

4、项目管理

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以项目或项目群为平台来整合动态资源以完成各类新任务的组织和管理方式正日益成为管理学研究领域和实践领域的关注热点。项目管理方向主要研究项目管理的内在规律,探索符合项目或项目群特点的理论、方法和手段,以寻求发现价值、整合资源和实现成果全过程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指导项目和项目群的管理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项目治理、项目评价与决策、项目风险管理、项目组织与团队管理项目评价等。

项目管理方向将系统工程和利益相关方管理等理论和方法有机结合,整合了时间管理、费用管理、质量管理、风险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沟通管理、采购与合同管理等知识要素,主要培养能够把握和发展项目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方法和工具,并将其运用到相关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去,以创造性、有效地解决项目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应用问题的人才。

5、财务金融

财务金融方向是将金融学、财务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管理科学等理论有机融合,探讨企业、银行、证券、保险等微观经济主体运行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财务资源和金融市场进行价值最大化创造活动的交叉学科。其核心内容包括:微观主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投资和融资活动、营运资本管理和股利分配、风险管理与控制、资产定价与投资组合理论等。

财务金融方向主要培养能够把握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掌握财务与金融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工具以及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适应本学科发展动态的高水平科研能力、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工作能力、相当程度创新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6、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主要研究方向主要体现为卓越绩效模式、基于供应链的质量管理创新(包括供应商质量控制)、质量竞争力、质量文化建设、国际质量相关标准、顾客满意与顾客互动、六西格玛管理、质量成本理论与方法体系、产品质量监管体制与机制、面向B2B平台和B2C平台的质量管理、政府名牌产品评价系统等研究方向。

质量管理方向主要培养能够综合利用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工程理论、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工程技术来进行质量理论研究和质量问题解决的高级专业人才。

7、物流管理与工程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是供应链价值管理、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研究内容涵盖供应链物流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管理、运输物流、第三方物流、物流信息系统、物流系统优化与仿真、物流装备智能控制等领域。

物流管理与工程方向主要培养掌握本专业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能够综合地运用管理学、经济学、物流工程技术、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技能和方法解决物流管理、物流工程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际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学制与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4年,达到正常毕业要求3年毕业。非全日制博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博士学位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7年。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如学习期间论文发表达到要求(具体详见下面第八项),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所在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3年毕业。

培养方式

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成立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的专家组成,其中包括一名校内跨学科的导师或校外导师,研究生导师任组长。

应修总学分数及课程设置

总学分不少于17学分。

1、必修课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

专业外语2学分。

学位专业课24学分。

前沿讲座(或讨论班)5学分。

2、专业选修课24学分。

3、补修课

同等学力、跨专业考入的博士生需补修硕士生学位课程2门,成绩记入本人档案,不计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本专业教学计划表。

前沿讲座具体要求:

1)前沿讲座(或讨论班)的目的、范围和形式:主要研讨本学科或各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课题与前沿性课题以及可供深度探讨的热点课题,使博士生对本专业的学术发展或未来发展趋势有清晰的了解,积极参与本专业前沿问题和重大课题的研究。

2)前沿讲座方式及次数:以小型讲座和小组讨论为主,除导师或有关教师外,或外请专家主讲,亦可由博士生主讲,然后进行专题讨论。专家主讲,要求学生撰写有关课题论文与专家对话;由博士生主讲,要求主讲者撰写有关课题报告,并准备接受有关提问。要求博士生参加讲座次数不少于15次,主讲不得少于3次。

3)主讲考核方式:参与讲座的教授(不少于三位,包括指导小组成员)根据学生在前沿讲座中的表现进行考核、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核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

中期考核

博士生实行中期考核制度。

在博士生入学的第三学期初,要对其进行一次中期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博士生的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身体状况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博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五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考试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本人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的组成必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口试必须事先有提纲),按优、良、合格、不合格四级评定成绩(取多数委员意见)并写出评语。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不得补考。

中期考核合格者(包括学科综合考试),继续攻读博士学位。考核不合格者,按《山东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处理。

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

博士生学位论文要求站在学术前沿,勇于探索新领域和未知领域,对管理领域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展开多层次、全方位的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必须有所创新且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它是一篇系统、完整地研究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学术论文(字数一般在8万字左右)。为保证论文质量,写作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年。

为保证博士论文的质量和提高学术论文的水平,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学位论文的选题和开题工作。博士论文的选题直接关系到博士论文的质量、水平与创新,要求博士生在广泛调查研究、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熟悉掌握主攻方向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发展的基础上,与导师一起拟定论文题目,独立完成开题报告。在中期考核之前(第三学期末),博士生作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听取与会专家意见,导师最后对论文选题进行把关。开题报告通过者,论文正式进入写作阶段;未通过者,应在三个月内进行修改,再度进行开题报告。

2、指导教师要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的难点,指导学生解决写作中的问题。每隔35个月,要求博士生在一定范围内报告论文进展情况,导师、指导小组及有关人员参加,帮助博士生分析论文工作进展中的难点,及时给予指导,以使论文研究工作进展顺利。

3、认真进行学位论文的审查与预答辩。博士生应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3个月,向导师及有关专家全面报告学位论文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

4、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博士学位论文完成后,按照《山东大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工作细则》认真组织学位论文的审阅和答辩的各项工作,保证学位授予质量。

5、鼓励博士生以双语(汉语和英语)写作学位论文。

论文发表要求

根据《关于明确山东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基本要求的通知》(山大研字[2010]63号),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的创新成果应达到如下要求:

1.以论文形式或者获得的专利(科研奖励等)体现的成果均应是以第一作者和“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以已公开出版为准,在学术期刊的增刊中发表的论文不在计算之列。博士生申请毕业至少应达到以下标准之一:

1)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SCI源刊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在EI源刊、CS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同时与导师合作(导师第一)在上述源刊上发表1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CSSCI源刊为山东大学认定的权威期刊;

2)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SCI源刊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在EI源刊、CS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同时与导师合作完成省部级及以上等级的科研项目且在成果鉴定证书中博士生本人排前两位;

3)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在SSCI源刊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或在EI源刊、CS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同时博士生独撰一部学术专著或与导师合作完成一部学术专著且博士生本人撰写字数不低于全书的三分之一;

4)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SSCI源刊SCI源刊、EI源刊或CSSCI源刊上发表2篇学术论文,且获得实用技术专利或下列奖励之一:国家级科研成果奖(有获奖证书);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且署名前5位;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署名前2位;省部级科研成果三等奖第1位。

2.在一般性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无论是否SCIEI收录,均不予认可。但在顶尖国际学术组织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核后,可予以认可。

3.创新成果由博士生本人在申请答辩时提交,导师审查后,交所在培养单位审核,并进行公示。

实践环节

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应进行教学实践、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等。其中教学实践包括帮助导师承担16学时左右的教学或者批改作业等工作,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与社会调查包括跟随导师从事管理咨询或调研工作,或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社会调查或社会服务活动。

 

附:阅读参考文献与书目

管理科学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软科学

管理世界

中国管理科学

数理统计与管理

南开管理评论

管理科学

情报学报

信息系统学报

控制与决策

系统工程

运筹学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

科研管理

研究与发展管理

科学学研究

工业工程与管理

工业工程

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

金融研究

会计研究

财经研究

当代财经

项目管理技术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Industrial Management

Interfaces

Information Systems

MIS Quarterly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

Management Science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nagement Review

Journal of Business & Economic Statistics

Journal of Marketing

Journal of System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Oper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Quality Technology

The Journal of Financ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哈佛企业管理丛书编纂委员会.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哈佛管理丛书).北京: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泰勒.科学管理原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格雷戈里.P.普拉斯塔克斯,李辉. 管理决策 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中信出版社,2009

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苗东 生.系统科学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顾培亮.系统分析与协调.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颜泽贤.系统科学导论.人民出版社,2004

许国志.系统科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许国志.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欧阳莹之.复杂系统理论基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陈森发.复杂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Benjamin S.blanchard.系统工程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L .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

.普利高津.从混沌到有序.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李翔. 从复杂到有序:神经网络智能控制理论新进展.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6

H .哈肯.协同学.原子能出版社,1984

薛伟, 蒋祖华.工业工程概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郭伏,钱省三.人因工程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石小法.物流工程.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戴庆辉.先进制造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沙利文、威克斯、 科林.工程经济学.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刘丽文.生产与运作管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罗振璧,朱立强.工业工程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Fred Meyers .Manufacturing Facilities Design and Material Handling.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Mikell P. Groover.Automation, Production Systems, and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Wayne C. Turner, et al.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and Systems Engineering.清华大学出版社

Paul Kenneth Wright.21th Century Manufacturing.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程控、 革扬.MRPII/ERP原理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陈禹六,李清,张锋.经营过程重构与系统集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秦现生.并行工程的理论与方法.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

傅家骥,仝允桓.工业技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Col PerksT. Beveridge著.狄东宁译.企业IT体系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李清、陈禹六著.企业信息化总体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沃伦·麦克法兰、理查德·诺兰、陈国青著.IT战略与竞争优势.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Kenneth C. Laudon等著.周宣光译.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数字化公司(第11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J. V. Bon主编.章斌译.IT服务管理——基于ITIL的全球最佳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U. J. GelinasS. G. SuttonJ. Fedorowicz著.毛尧飞、施英译.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徐浩鸣、毕晓君编著.基于非线性理论的制造业信息系统组织协同.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王惠芬、黎文、葛星著.ERP系统应用中的企业管理模式趋同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陈文伟、廖建文.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第3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李东、蔡剑.决策支持系统与知识管理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D. T. LAROSEDATA MINING METHODS AND MODELSWiley, 2006

Clifford F.Gray, Eric W.Larson. Project Management (2th edition), McGraw-Hill Co. Inc, and Posts&Telecom Press, 2003

丁荣贵,项目管理-项目思维与管理关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戚安邦等.项目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

丁荣贵.项目治理-实现可控的创新,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邱菀华.现代项目管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

吉多,克莱门斯成功的项目管理(第3版).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美)罗斯 (Ross.S.A.)等著  吴世农 译 《公司理财(第8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美)威廉·L. 麦金森,刘明辉主译,《公司财务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曾康霖:《金融经济学》,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李雪莲:《公司财务学》,科学出版社,2008

霍文文:《金融市场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兹维·博迪等:《金融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总学时数

学分

授课单位或教师

考核方式

必修课

学位公共课

DP12090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

1

54

2

马列部

考试

D08031002

专业外语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2

32

2

丁荣贵、张绪柱、魏康宁、王楠楠

考试

学位专业课

D08031005

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法

Research Methods of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2

32

2

导师组

考试

D08031003

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现代管理理论)

Modern Management Theory

1

32

2

导师组

考试

D08031001

前沿讲座

Seminars on Current Issues of Management

35

 

5

导师组与学生

考查

选修课

 

 

D08031018

现代工业工程与管理专题研究(现代工业工程与质量管理)

Special Topics on Moder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Management

5

32

2

温德成等

考试

D12031013

高级运筹学

Special Topics on Management Science

5

32

2

赵炳新等

考试

D08031015

高级微观经济学

Advanced Microeconomics

6

32

2

孟庆春等

考试

D08031020

高级统计学

Advanced Statistics

6

32

2

李军 焦继文、王凯平等

考试

D12031012

复杂决策网络专题

5

32

2

赵炳新、张江华等

 

D08031021

电子商务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on E-Commerce

6

32

2

王瑞金等

考试

D08031022

物流管理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on Logistics Management

6

32

2

孟庆春、张江华、赵培忻等

考试

D08031023

管理信息系统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6

32

2

戚桂杰等

考试

D12031016

商务智能

Business Intelligence

 

6

32

2

戚桂杰、王凯平等

 

D08031025

技术创新与生产经营模拟

6

32

2

王兴元等

考试

D08031024

项目管理专题研究

Special Topics on Project Management

6

32

2

丁荣贵等

考试

D08031017

营销分析方法与模型

6

16

2

赵炳新、王兴元、胡正明

考试

D12031007

财务金融研究专题

6

32

2

张玉明等

考试

 

 

 

 

 

 

 

补修课

M08031024

系统科学

12

36

 2

 

考试

 

 

 

 

 

 

 

注意:1.外文授课优先考虑。

2.每门课程必须有不同导师的学生2人以上选课(含2人)才能按期开课,否则与下届学生合堂。

 

 

上一篇:2014年管理学院硕博连读(或直博)研究生培养方案(管科)
下一篇:2014年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旅管)